第12章 深入敌后_不成气候的发明家
天籁小说网 > 不成气候的发明家 > 第12章 深入敌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深入敌后

  中队长安排一个机甲步兵混编小队在树林最前端,这个小队与小山包上的小队可以形成交叉火力。小山包上部署了一个机甲步兵混编小队和一个机炮混编小队。树林转弯处部署了一个机甲步兵混编小队。树林后面公路部署了一个机甲步兵混编小队,用于监视和阻击敌军从另一个方向增援。

  火炮混编小队部署在山包背面几百米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洼地很难被发现。同时开炮的声音会被洼地回音扰乱,同时洼地的高度差可以干扰敌人通过声音或弹道定位。而山包背斜部署的小队,可以监控到火炮混编小队周围情况,同时可以为火炮混编小队提供预警和火力支援。

  指挥小队、支援小队和其他后备兵力部署在山包背脊山脚下。叶枫的小队作为预备队,被分配到山包西偏南方向,不远处的山脊上。这个位置与山包上的火力,可以对西北方向和远处公路入口到山包北部公路这一整片区域形成交叉火力网。

  如果敌人攻击山包这个位置,那么敌人的侧翼就会暴露给叶枫小队,所以叶枫小队接到的命令是非必要时不得开火。

  由于时间充足,中队长还命令支援小队在公路上部署了反机甲地雷,在转弯处挖了一条树林通往山包的交通壕。

  反机甲地雷使用的是金属炸药,这种炸药主要成分有镁铝、氢化钠、过氧化钠和一些其他保密成分组成。大概原理就是镁铝产生高温使氢化钠产生水,水遇到过氧化钠产生大量氧气,氧气再参与氢化钠产生的氢气爆炸。一些保密成分应该是一些催化剂,可以加速这个过程,使爆炸过程更加集中,以便产生更大杀伤力。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中队实施了无线电静默,所有无人机被收回,停放在山后的低洼地带,在火炮混编小队后面的位置。信息控制车的信号强度也调到了最低。一切准备妥当,除了轮岗警戒监视人员其他人员就地休息等待敌军。

  等待休息时,赵梓晴对无人机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对王俊峰讲解着无人机的构造。

  赵梓晴指着一个设备,讲解道:“无人机最前端凸出来的这个类似长针的设备是大气数据探测器。前端是雷达罩、攻角探测器和攻角信号发送器。接着是前部电子设备舱,上面这根是空中加油受油管。”

  “后面是座舱盖,以前这里是坐驾驶员的,无人机上是一些电传动设备和远程遥控设备。我们操控台上的抬头显示器和仪表台都信息,都是从这里收集发送给我们的。所以这里的舱盖和周围都是有装甲保护的。里面有自毁装置,无人机被击落,如果无法回收会自动自毁。”

  “舱盖后面这个指示灯是空中加油及编队灯。机翼部分是红剑旗导弹和导弹发射架以及位置编队灯。”

  “主翼这里分别是静电放电刷、襟副翼液压作动筒、襟副翼、翼盒、后缘固定段、前缘不对称偏转限制器、前缘不对称偏转限制器、前缘襟翼偏转作动筒、前缘襟翼前传驱动轴、前缘襟翼、翼跟安装夹板。”

  “副翼和尾翼分别是防撞频闪灯电力供给单元、垂尾附件盒、垂直尾翼、动压传感器、防撞频闪灯、方向舵、位置灯、方向舵液压作动筒、水平尾翼液压作动筒、水平尾翼、减速板、减速板作动器、箔条热焰弹发射器。”

  “机身部分有前缘襟翼驱动单元、液压蓄液器、飞控液压蓄能器、涡扇发动机、主起落架、主起落架舱门、前缘襟翼偏转角驱动盒、空调组件,这里空调是为了给电子设备降温使用的。另外,还有机炮、机炮弹仓、应急动力装置氮气瓶、机炮口、前起落架舱门、位置灯、前起落架、发动机进气口、左侧控制台、油门、边条、前下设备舱…”赵梓晴一一讲解,王俊峰一一做着笔记。休息了两个多小时,负责警戒的人员发现了敌军的踪影,并使用旗语和灯语传递了信息。众人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叶枫快速的检查着屏幕上无人坦克的各个参数,以及武器弹药状态和弹药量等,确认正常后打开武器保险,全神贯注的看着敌人即将会出现的位置。

  根据卫星和警戒人员返回画面分析,盎撒子国这支部队是一个残编大队,大约有一千多人的兵力。这个兵力分析结果并非指的是人员,而是机甲步兵和其他装备的战力。

  经过多年的海战和一年陆战,盎撒子国也实现了大部分的无人化和智能化。现在双方很少有人员直接参与战斗,偶尔被迫参战也是穿着机甲外骨骼的。机甲外骨骼的战力比机甲步兵火力相对弱很多。所以一般都是迫不得已,才有人员参战。

  这个兵力数量和事先在基地获得的卫星和侦察情报出入很大。很可能对方当时用了隐藏手段,将这些兵力隐藏在某些无法探测到的地方,这说明对方反侦察做的很到位。但这时候不是纠结情报是否准确的时候,而是突如其来的的变数如何应对。

  中队长暗自估计了一下双方兵力对比和己方所占据的先发制人的优势进行分析,觉得这一仗有的打。中队长命令各部稳住隐藏,等待他的命令再开火。

  这股盎撒子国军队派出一个半左右的机甲步兵混编中队,作为先头部队探路。中间是一个机炮混编中队保护着信息控制车和大概两个小队的炮兵混编小队,后方由一个机甲步兵混编中队责殿后。

  幸运的是这股敌人没有太多的重火力。这股敌人似乎为了隐蔽行踪也实施了无线电静默,并且空中仅仅有三架无人机探路,整体行进速度很快。由于古娲国军队做了掩体和铺盖了反雷达伪装网,所以盎撒子国军队并没有发现古娲国军队的埋伏。

  当盎撒子国无人机飞到了树林转弯处,以及负责探路的机甲步兵混编中队走进了最前端的伏击位置时,中队长向树林转弯处的机甲步兵混编小队,下达了击毁无人机的命令。同时向树林前端机甲步兵混编小队,下达了向敌军开火的命令。并要求通信兵在开启通信的第一时间,向大队汇报盎撒子国兵力情况并请求大队增援。

  两个机甲步兵混编小队接到命令后同时开火。树林转弯处的机甲步兵混编小队的八名机甲机器人,使用肩扛式四联装多功能导弹,分别锁定了负责探路的三架无人机,并发射导弹。一时间八枚导弹腾空而起。

  盎撒子国负责探路的三架无人机发出导弹锁定告警,它们试图用翻滚等机动动作和诱饵弹躲避攻击。但无奈距离太近,而且导弹太多,根本来不及躲闪就被导弹击中了。两架无人机被击毁,一架被击中了机翼。这架无人机的驾驶员还没来得及庆幸,结果被无人坦克补射的一枚多功能导弹击中爆炸。

  根据智能指挥系统分派的目标,树林前端机甲步兵混编小队的无人坦克,瞄准了盎撒子国最后面的无人坦克,其他几个机甲机器人使用多功能单兵导弹和榴弹分别瞄准了,两辆距离较近的无人坦克和几个机甲机器人。

  树林前端机甲步兵混编小队,根据智能指挥系统指引的目标,小队的火炮、多功能导弹、榴弹和机枪等武器一同开火。在小队屏幕上看到火力倾泻程度,瞬间达到火力峰值。十几秒的时间弹药消耗剩余量,就减少到低弹药量的告警线。

  而两个甲步兵混编小队仅用了十几秒的时间,就打掉了这股敌人三分之一的兵力。当然如果没有智能指挥系统,同样的火力强度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摧毁率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tianlai.cc。天籁小说网手机版:https://m.tianla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